咖啡在清醒中悠闲
发表日期: 2008/12/11 浏览量: 8833 次

咖啡在清醒中悠闲

来源:互联网 作者:佚名

    淡淡的咖啡香味伴随着清醒,但这清醒背后该选择忙碌还是轻松?是寻找“第三个好去处”,还是在“挥霍时间”中激发灵感?在两种咖啡文化的撞击中,我们也许只能把它们全都归于情调,不妄论之。

咖啡文化:走调了?

    许茹云在《啤酒·咖啡》里唱:喝了啤酒,就喝不下咖啡,选择了清醒,怎能陶醉。我和她不同,有两种味道可以令我醉,一是面包香,另一种就是咖啡香。星巴克的百盛店就是我的鼻子发现的。私下里,我管这家店叫“牛郎织女店”,因为它的吸烟区和非吸烟区之间是电梯间,就像银河,界限分明。过道般的“织女”区这边多是些过客,“牛郎”区那边还像个咖啡馆的样子,有个壁炉(虽然是仿真的),有人在看报纸,有人在思想(发呆?)。星巴克在北京的第一家店——国贸店,在我眼里也没什么咖啡文化的味道。张楚认为孤独的人是可耻的。但在咖啡店里,只有一种选择符合这种气氛:功夫咖啡。一饮而尽,喝完走人,把starbucks留给忙碌的白领们。

    据说星巴克的商业理念是把咖啡店装点成生活的绿洲,使星巴克成为除家庭和上班地点以外的“第三个好去处”,而国贸的星巴克,给我的感觉更像是“第二个上班的好去处”。

咖啡文化:各有各的味

   “我不在家,就在咖啡馆,不在咖啡馆,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。”这句咖啡文化的经典写照说的其实是法国。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环境和情调,慢慢地品、细细地尝,读书看报,高谈阔论,一“泡”就是大半天。没有人认为这是在挥霍时间,他们更愿意相信,那些深邃的哲思、智慧的火光,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诞生的。

    而1971年诞生在西雅图的星巴克制作的是意大利咖啡,再加一点美国式的百无禁忌。意大利咖啡Espresso(功夫咖啡)的特色,就是一个“快”字;做得快——不超过十秒钟(星巴克是20秒),喝得也快。意大利街上到处可见叫做BAR的咖啡小店贩卖咖啡,供人站着喝。实际上星巴克的经营理念也体现了这种咖啡文化——“第三个好去处”,而不是法国人的非此(家)即彼(咖啡馆)。

Office咖啡文化

    虽有数据表明中国的咖啡消费量正逐年上升,但我认为中国的咖啡文化还远未形成。l991 年“海湾战争”爆发,不少法国人担心战争影响日用品供应,纷纷跑到超级市场抢购“紧缺物资”电视台的镜头前,人们怀里最多的却是咖啡和糖。喝茶喝了几千年的中国人也没有达到这个境界。

对于大多数中国人,咖啡代表一种情调,更有人把它作为时尚标签。

     一天偶然听见几个人谈话:“喝什么?”“Cappuccino(卡步奇诺)。”“真俗。”卡步奇诺怎么俗了?细问起来,原来是因为它普及程度太高,显得没格调。我觉得这是对咖啡文化的一种扭曲,文化是从技术到艺术再到精神,文化不是一种时尚标签用来表明自己的品位。咖啡初抵意大利时,许多保守的神职人员称之为“撒旦的杰作”,建议将它逐出,但教宗克雷门八世亲自啜下一口咖啡后,情不自禁地说:“让咖啡受洗成上帝的饮料吧!”所以直到今天,在许多人心中,咖啡仍然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体。而Cappuccino正体现了这种特性,初遇的是甜美如天使的牛奶接下来变成魔鬼般强烈的Espresso。

    大多数白领对咖啡的热爱则源于一种越来越清醒的认识:我们正生活在一辆叫做“疲于奔命”号的生活列车上,而喝咖啡既可以优雅地释放“压力”,又为人们找到了一个适合的借口彼此交换信息,在这种热爱的背后潜伏的是对悠闲的认同,是对Office规整生活的小小反叛,也可算是Office咖啡文化吧。